都已经AI时代了,日本人为何还在使用电报

电报账号 admin 发布时间:2023-01-29 浏览:1 次

在日本的邮局,还有一种服务,叫“拍电报”。

对于Z时代的年轻人来说,“电报”绝对是一种古董级的存在,因为几乎没有听说,更谈不上使用。

真正意义上的电报,诞生于1839年,当时,英国的大西方铁路公司在两个车站之间铺设了一条专用线路作为通讯之用。这条线路长13英里,属指针式设计。这一有线电报,是由查尔斯·惠斯通及威廉·库克发明,两人在1837年取得英国的发明专利。

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也发明了电报,并在1837年在美国取得专利。摩尔斯还发展出一套将字母及数字编码以便拍发的方法,称为“摩尔斯电码”。

日本是在电报诞生30年后的明治时代初期,从欧洲引进了这一先进的通讯技术的。1869年(明治2年),从东京到横浜的第一条电报线开通。在当时还没有电话,也没有邮局,只有政府驿站和民间“飞脚”的时代,电报成了人们紧急联络的最主要工具。

到1963年时,单是NTT东日本公司和NTT西日本公司的统计,一年电报的发送量达到了9500万份,几乎是每人发送了一份。

过去150多年,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AI)时代,电话、手机、SNS(社交软件)、邮箱等通信手段层出不穷,视频对话也已成为老年人与儿孙们聊天的工具,人们已经很少听到“电报”这两个字,甚至年轻人都不知道还有“电报”这一玩意儿,即使如此,2021年,日本全国派发的电报总量,居然还有400万份。

看到这一数字,你一定会怀疑日本人的智商怎么还停留在19世纪?

当然,如今的日本电报,自然已经不适用于通讯联络。那用在哪里呢?用于“礼仪”。

日本社会一直强调“礼”一定要用“仪”来进行表达。譬如听到朋友结婚,或亲友死讯,打一个电话自然也能表达感情,但是未能留下感情表达的痕迹,也显得不够“隆重”,而发一份“电报”,则能解决这两个需求。

那么,日本社会的“电报”,主要用于哪些事情上呢?

1,祝贺结婚

2,哀悼死者

3,祝贺生孩子

4,祝贺生日

5,祝贺升职

6,祝贺新开店、新公司成立

7,祝贺升学与毕业

8,祝贺退休

9,祝贺母亲节、父亲节、敬老日

10,祝贺成人

11,祝贺授勋或表彰

现在的日本电报,已经不只是一张纸。既然作为表达“礼仪“的工具,电报已经从精美的各色封套,发展到了礼品代送,譬如祝贺结婚的电报附送鲜花服务,哀悼死者的电报,做成了一个黑色精美的盒子,里面还放了一小盒檀香。

电报发送的方法,也从去电信局派发,改为了网上下单。在邮局的网站上直接填写电报内容,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电报封套或者附送的礼品,然后用信用卡等结算,一般1个小时后,电报就可以送达对方手中。

电报的收费标准是这样的:300个文字之内,是1320日元(约66元人民币),此后追加到420个文字以内,加算330日元(约16元人民币)。封套有1700多种,价格从1000日元到20000日元不等。一般情况下,一份电报的平均费用在3000-6000日元之间(约150-300元人民币)。

礼多不烦,这就是AI时代的日本社会,电报存续的意义。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售前咨询专员

在线咨询

电报

Telegram:buyhao


如您有问题,可以联系我们电报!

电报
在线购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