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方苏雅“十万火急”电文,由蒙自电报局“莫尔斯”直发巴黎

TG号自助购买 admin 发布时间:2023-01-29 浏览:2 次

【阅读提示】

1、西方列强频繁使用这种“闪电式的传播线路”

2、大清帝国全面铺设完毕这种“闪电式的传播线路”

3、“蒙自电报局”通信专用设备,全部是莫尔斯“人工单工有线电报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画家塞缪尔.莫尔斯和他发明的“有线电报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电报联盟标志

1865年5月17日,法国、德国等20个国家在巴黎签署《国际电报公约》,国际电报联盟成立。

一、西方列强频繁使用这种“闪电式的传播线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51年海底电缆成为通信局的一种正规工具,它担负起了跨越大西洋英、法、美之间远距离有线电报通讯的重大任务。

1854年,英军第一次在战争中采用了电报。

1857年的印度独立战争,英联邦政府依靠2400公里的电报线路与分散在各个角落的英军不断地保持着联系。

186l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联邦政府架设了2000公里的电报线路,总共发送了650万份电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伊士运河竣工庆祝仪式《苏伊士运河开通/照片》

186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开通。由于有线电报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蒸汽轮船的发明,使得等西方列强瓜分、扩张东方大陆的计划如虎添翼。此后,如战争的爆发、和约的缔结、气象的预报、鱼汛的发布以及遇险求救的“SOS”信号等等,西方已经频繁地依赖于这种“闪电式的传播线路”。

二、大清帝国全面铺设完毕这种“闪电式的传播线路”

1870年(清同治九年),英国违反清政府的规定而在上海秘密开通有线电报。由此,电报传入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79年(清光绪五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天津电报总局

1884年,南洋大臣左宗棠汉口电报局

1884年,大清帝国全面铺设完毕这种“闪电式的传播线路”

三、“蒙自电报局”通信专用设备,全部是莫尔斯“人工单工有线电报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尔斯“人工单工有线电报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尔有线斯电报机收发的电码、电键

1887年,清政府在全国共列23条一等电报线路,于此,云南的第一个电报局设在蒙自,并主营部分的国际商业线路,其安装、开通的电报通信专用设备,全部是莫尔斯“人工单工电报机”,其通报速率:每分钟收发20组字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时,国际、国内的有线电报分为水线陆线,驻外使臣的国际电报使用水线水线可以穿越海洋电缆,但是费用高昂,按字论价,每字白银数两——李鸿章下令:电稿要文字简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古代的号角、击鼓、敲锣、狼烟、烽火、雾角、旗语、消息树或人畜接力,还是今天的移动通信,若要实现消息的远距离传送,那必须要有“中继站”的层层传递,以此,消息才能快捷地到达目的地。

眼下,困守在中国南溪河大峡谷湾塘的方苏雅勘测队急需传递的这一纸两份千字电稿,自然只有依靠“有线电报”这一“闪电式的传播线路”来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闪电式的传播线路”正式发明55年之后,即1899年7月15日下午,方苏雅“十万火急”的电稿终于以“莫尔斯电码”蒙自电报局海防新加坡(南太平洋)、科伦坡(印度洋)、亚丁湾(阿拉伯海、红海)赛得港(苏伊士运河)和马赛港接转,以其快速便捷的国际传送线路和中继点而直抵巴黎……

“两点连一线”,这是信息时代人与人联系的捷径。

节选自43万字滇越铁路第一部史料性长篇叙事小说《地中海漂来的金桥/彭桓

(部分网络图片谨谢原创/侵删)

待续:(6)方苏雅两份“SOS”电稿“屏边火山群”惊嚇法兰西外交部

微友互动[心][心]:交流对话,分享观点

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91年4月27日,美国电报发明者塞缪尔·莫尔斯生于麻省查理镇;1826-1845年任国立图画院首任院长;1837年发明了实用人工操作电报机,并制定了“点线”系统,即后来世界通行的莫尔斯电码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售前咨询专员

在线咨询

电报

Telegram:buyhao


如您有问题,可以联系我们电报!

电报
在线购买
返回顶部